帖子

古代学校、茶馆、戏园有讲究,想听课、听戏得学会“倾听”的门道

一个人想成为优秀的精英,必备的两个技能就是“学会说话”、“学会听话”,口才与倾听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养。很多人说销售人员只要口才好就行,其实不然,李夫子认为倾听更重要,这不仅仅在于通过倾听发掘对方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是一种中国固有的文化尊重!一个人在别人说话时,如何倾听能够反映其为人与教养,比如学生时代,老师台上站着说,学生台下坐着听,如果你交头接耳,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,如果你听的仔细、听的认真,那么就是对老师的尊重。可以说“听”是一门学问,今天李夫子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从古至今听课、听书、听戏时,作为听众的规矩和礼节。

5150

先秦时代,听课氛围轻松

《论语》中有一篇文章叫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,在高中的语文教材里面写的是孔子跟自己的几个弟子“坐而论道”的场景。孔子先是问了几个徒弟的志向,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、才能做出点评,有点像今天选秀的意思。“坐而论道”,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都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。孔子在和学生说话的时候,一个叫曾皙的学生,他就一直在旁边弹琴,后来孔子问他话,他才不弹,由此可见人家上课气氛真的很轻松,所以说至少在春秋战国的时候,听课还是很随意的。

5151

私塾一板一眼很教条

不过到了后来就不一样了,汉武帝“罢黜百家、表章六经”之后,儒家成为了中国思想的正统。受其影响,师生之间形式化的东西也就越来越讲究,时时刻刻得体现尊师重教。就比如大家都知道的“私塾”,私塾里上学的孩子都不是一个岁数,所以老师教的时候也得分开教学,而且每个孩子的资质也不同,所以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教学进度也不同。学生上课的时间一般是跟着老师的作息时间走的,孩子每天从家里出来,要比老师早到学房。等老师到了之后,学生把自己的书摆在老师的面前,当着老师的面把昨天的书背一遍,然后再请老师教他念新的课文,念会了,接着回去各自背各自的,往往每个学生背的还不太一样。

5152

书院一问一答师生情

那如果是高级一点的学校,比如说“书院”,在书院听课,其实跟咱们现在的学校也差不多了,但是有两个最大的区别。第一点就是学院里不允许进女生,这个不需要太多解释。第二点就是学院里上课的老师都是坐着的,而现代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站着的,只有大学里的老教授才有可能坐着上课。那个时候只要是先生都是坐着上课。此外书院里边听课和私塾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。私塾里边上课就是老师教什么你听什么,学生不问,老师不答。而书院的教学风气就稍微开放一点,学生可能会随堂提问,老师也会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讨论。总之你只要尊重老师,严守课堂纪律,就算你跟老师争论到脸红脖子粗也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
5153

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你上课随便说话,都很容易也把同学们带动起来。尤其是老师不在的时候,教室里面就跟菜市场一样了。有两句话经常来形容这种情况,一句是“把房盖挑去了”,一句就是“到了菜市场或者是茶馆了”。头一句是形容学生一闹,声音太大,房盖都挑了。第二句是形容秩序太乱,跟茶馆一样。其实李夫子要跟各位说,过去茶馆也不都那么闹腾,可能只有话剧茶馆里边才是热闹的,但还有别的茶馆不这样,比如书茶馆就秩序井然了。

书馆茶园,想去听书有门道

过去茶馆也好,书馆也罢,你要听先生说书,你不能起太早去,早了没用。一般下午,也有的是晚上,下午的演出叫“白天儿”,晚上的演出叫“灯晚儿”。还有的叫“说板凳头”,就是在先生正式开演之前,比如先生下午2点开讲,那中午12:00至2:00之间,这叫板凳头,一般都是不挣钱的演员,或者是没有知名度的演员,借人家这地方去演出。现在不一样了,现在演员都到书场后台候场。在古代,先生来之后,把东西后台放好了,不等到点就登台了。坐在舞台桌子后头一边抽着烟一边喝着水,一边儿跟台下的观众聊天儿。这时候的观众可以跟先生随便聊。等到演出时间一到,先生立马把烟袋一磕,一拍醒木就开始正式演出了。醒木一拍,您就不能再说话了,得支棱起耳朵听先生在那儿跟你谈古论今。

5154

另外还有一种书茶馆比较特殊。一般的书茶馆你买一张票就进去了,不限时间。而这种特殊的书茶馆是计时收费的。这个特殊茶馆里说学逗唱啥都有,你进去时票务会给你一个票,票上标注多长时间多少钱,等你出来,根据时间收费。尤其是相声茶馆最爱这么干,从早上九点到夜里十一点,循环不断,好些个相声演员表演,如果你演的不好,观众直接就走人了,不在你身上浪费时间和金钱,如果你说的好,那观众自然就会多听一些时间,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,这能够刺激演员,提升自我能力,也方便了观众。谁说的好,谁上台的时候里边人多,一目了然,到时候结算工资可以作为绩效考评。

5155

老戏园子的特殊服务

除了茶馆之外,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,就是古代的戏园子。现在戏园子很少,一般都是多功能的剧院。比如话剧、电影、晚会等等。而在古代,戏园子就热闹极了。首先,戏园子是可以随便吃东西的,而现在的剧场不让吃带皮的,比如嗑瓜子就肯定不行。而在古代的戏园子,你想吃啥都行。就非常热闹。而且戏园子里边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服务项目,当年很流行,叫“手巾把儿”。那时候没有空调,排风设施也差,观众很容易出汗,所以剧场有项业务,就是把毛巾拿开水烫,烫完之后撒上花露水,叠成手巾板儿,专门给客人擦汗用的。

5157

古代听戏,“叫好”是门学问

另外在戏园子里“叫好”也是一门学问。过去听戏是真有观众因为“叫好”从而引人关注的,这个叫好,不能瞎叫,你得找准了演员表演的节骨眼。节骨眼对了,叫得好,不但不会阻挡人家表演的节目效果,反而能活跃现场气氛。要是叫得不好,不但影响演出还很容易把自己打成焦点。等于现眼了。当然了,观众有时除了叫好,还会跟打节拍,拍板,但其实这就属于给演员添乱了,为啥呢?因为拍板是件很专业的事情,很多演员从小唱戏,都还不一定能摸得准节拍呢,更何况是底下观众?所以观众兴之所至的拍板就很容易把演员给带偏了,这就得要求演员有“新板”的能力,也就是“超强纠错”的能力!甭管观众怎么拍,演员心里的节奏不能乱,这个在当时也是挺难的。

5158

古代戏园子的打赏功能

除了“叫好”之外,还有一些对演员的反馈,叫“打赏”,这也是过去戏园子里边经常遇见的,出来看个戏,喝开心了,心理非常高兴,不知怎么表达这种心情了,怎么办?额外的送一些东西,比如现在有的剧场上花篮,就是这个意思。花篮是个形式,剧场把花篮准备好,一个花篮10元钱,买多买少,随自己的心意。除了送花篮,还有的观众是直接往台上扔钱。扔现大洋。扔多少钱的都有,看观众的心情。在古代最厉害的时候,还有扔珍珠、玛瑙、翡翠首饰、金镯子、银凳子的。打赏同样也是对演员的鞭策。跟现在粉丝刷微博也差不多,刷微博、刷头条,都是粉丝为了支持,为了捧自己喜欢的明星!

5159

过去还有一种方法“捧角儿”,那就是包场。现在电影界的朋友都喜欢这么干,就是把某一部电影的一场或多场给买下来请大伙儿看。过去相声、大鼓、京剧,诸如此类吧,都有包场。到了演出那天,再请个婚庆,把门口装扮得非常隆重。然后进场看演出,带头叫好。当然了,叫的也得是地方。

李夫子说倾听

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表达是一门学问,然而听人表达也是一门学问,听老师表达是为了有效的掌握知识,听艺人表达,一个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,另一个也含有一层体会人生的意思。会叫好是你的人生阅历,有了一定的积累,会捧场,是你懂得交友之道。另外还有一句老话,“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”,捧角也好,帮人也好,都要有个尺度,不然不但帮不了要帮的人,还会给自己增加烦恼。由此可见“世事洞明皆学问、人情练达即文章”,李夫子希望与大家共勉!

https://www.fireself.cn/post/1038

未登录无法操作

评论 0

列表为空,暂无内容
须弥技术

专业PHP开发,运维技术社区

打开 App